无标题文档
湖北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山区县考录公务员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3-07-01       

  2003年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党政机关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鄂人【2003】38号)印发以后,我们按照要求,规范县乡(镇)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进人渠道,基本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被吸收到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这不仅提高了机关干部素质,优化了人员结构,体现了合理的用人导向,而且有效遏制了机构编制膨胀的势头,受到广泛欢迎。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县直各机关,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了一些问题。    

  2013年3——4月,我们组成专班,采取查、听、访的方式,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主要问题。 

  (一)门槛高,渠道窄。以前,县乡(镇)公务员的招录职位,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且大多数职位要求本科学历,对年龄的限制也过于苛刻。这样就把一大批二三本院校的专科生,尤其是国家鼓励的职业技术类的专科生挡在门外,不利于选拔适应县乡(镇)工作特点的人才。要改革笔试、面试内容和方式,现在的笔试面试模式化,千人一面,与基层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固然重要,但更应贴近农村、贴近基层实际。 

  (二)数量少,不平衡。以某山区县为例,2005年以来共招录152名公务员,年平仅19名。不仅数量少,而且不平衡。年度不平衡。最多的2012年,省市审核通过用编计划53名,2006年通过4名,2008年仅通过2名。单位之间不平衡。大多数集中在空编的政法机关和部分乡镇机关。县直其他机关除2012年二个“参公”单位招录3名外,均未通过用编计划审核。不具备身份的人员调不进机关,机关原有过渡性事业编制要随自然减员消化,“实改非”人员占编不在岗,导致一些县直机关中层干部空缺、断档,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工作。生源不平衡。招录的152名公务员中,本地生源仅46名,只占30%,外地生源占70%。外地生源在语言、生活习惯、习俗上与本地都有差异,完全融合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远离家乡、亲人,也不安心。 

  (三)待遇低,不稳定。表现在二个方面。经济待遇上,以2011——2012年初录公务员为例,月见习工资685元,津贴795元,合计1480元。外加300元左右的下乡补贴。年收入约2.2万元。试用期满后,稍有提高。虽有住房公积金,但标准低,总额约2400元,需自费一半。由于基层经费紧张,乡镇公务员探亲、春节回家,大多数都未报销过路费。我们在调研中,一个镇长说,这些情况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全镇在编的加配套改革待分流的上百号人员,不解决,于心不忍,都解决,没资金。有个临近县城的乡镇公务员说,她们到县城办事、开会等公务活动,没报销过车票,其他人员也没报过。我们算了一1个账,一月到县城三四次,一趟一般10——20元车费,一年需要好几百元,对低收入的公务员来说,负担也不轻。现在大多数单位后勤都走向市场化、社会化,基层公务员吃饭、租房住宿费用也不少。房租一项约占工资的三分之一。由于基层任务繁重,提倡“5加2”、白加黑工作法,带薪休假更无从谈起。政治待遇上,也不尽如意。就是机关普通一员,入党、提拔、培训无任何优势,明显不如选调生。选调生有组织部门跟踪管理、培养,成长、晋升的空间比普通公务员大得多。因此,一部分人把考录基层公务员当作跳板,不安心本职工作,也在情理之中。外地人一心想考出去,本地人也想走出大山。有的一年参加三四次考试是常事,用在考试上的精力多了,必然影响工作。这样就造成一些误解,在岗的老同志认为新录公务员眼高手低,缺少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难于胜任工作,不愿培养,不想培养。新录公务员认为老同志不理解他们,加上环境相对艰苦,思想更加不稳定。 

  二、对策措施。 

  (一)拓宽渠道,降低门槛。基层公务员面向广大农村,面向千家万户,有其特殊性。应该参照日本的成功经验,采取分级考试的办法。县乡(镇)二级实际为初中级公务员,门槛不能本科“一刀切”。起点应设为专科;实际上,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也是藏龙卧虎之地,有很多擅长农村工作的人才,有许多善于化解农村复杂矛盾的高手。考录基层公务员应该向这部分人倾斜。不应只局限于面对村主职干部考录,村“四大件”干部、符合条件的回乡青年、退伍军人,都应允许报考基层公务员。这部分的比例应提高到20%以上,每县每年10名左右。本地生源比例应该由现在的30%提高到50以上。这是个双赢的办法。 

  (二)适当从宽,兼顾平衡。基层总体超编,应该从严控制。但对乡镇和县直空编的机关、“参公”事业单位的用编审核政策应该保持连续性,要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服务发展”原则,允许其招录适量的公务员。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山区县每年按照自然减员数、空编数,招录50——70名公务员比较合适,既不会造成新的超编,又能满足机关日常工作需要,保持机关人员梯次结构。在乡镇用编计划审核政策上,应该按照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口径把握,不应将离岗退养、待分流人员计算在内。县直空编机关、“参公”事业单位,有空编的,只要不突破50——70名的总额,应该允许其招录。如果不能如愿招录公务员,一些地方就会逃避编制、人事管理,以引进人才为名,体制外聘用大量人员。实际上,目前已经出现这一现象,且正在漫延。年度上不宜大起大落,单位之间也要兼顾平衡。在报考年龄上,要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报考年龄设置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4号)规定,统一设置为18——35岁。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设定上限。 

  (三)提高待遇,稳定人心。基层公务员的待遇不如省招农村教师和选调生。建议省市出台相关的政策,提高基层公务员的经济待遇。可以参照“三支一扶”政策、省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政策,教育特岗生政策,从津贴等方面适当提高,如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山区津贴等。要求所在单位每年报销一定数量的探亲路费,报销买书、外出参加考试的费用等,允许单位解决部分房租等费用,允许基层公务员入住廉租房。政治上,要将他们与选调生同等对待,或者将选调生纳入全省公务员统招计划,不再开小灶单独招选调生。要注重新招公务员的培养、培训。基层公务员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少阅历和工作经验。要关心其成长,安排专人传帮带,教其做人做事的方法,使其尽快进入角色,顺利成长。市、县党校(行政学校)要开办基层公务员主体班,加强培训。现在好多单位都要求最低服务年限5年。规定最低服务期是必要的,但不能太长,应与选调生的管理办法相衔接。试用期满后,最低服务期以二年较为合适。人往高处走。最低服务期满后,应该鼓励有序流动。提拔中层干部和副科级干部,要少从上面“空降”,优先考虑基层公务员,从下往上选拔。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稳定人心、留住人才,发展事业。可以在基层探素公务员聘任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合同管理,由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破解难题。 

  基层公务员发展空间笮、待遇低、能力相对不足和基层招人难留人难是共性问题,山区尤甚。只要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正视问题,不断探素改进基层公务员招录中的方式方法,这一老大难问题就一定能逐步化解。(彭顺刚)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省政府大楼  电话:027-87235482
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鄂ICP备 13009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