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14年开展的主要活动:新增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获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2门、省级教研项目7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67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4项、国家三等奖4项,省级特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2项。4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学生科研成果丰硕,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2篇(EI收录2篇,CSCD 4篇),出版专著(作品集)4部,获取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登记,获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编制发布《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学校的办学成果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新增国家民委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民委重点二级学科1个,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恩施州传媒中心研究生工作站”获批成立。2014年,学校被纳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申报“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又获新平台。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成立“湖北恩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农村贫困问题重点研究基地”被国家民委授予第二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全年获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6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18项、国家社科基金7项,戴小明同志的《法治中国建设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评估》是我校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研纵向合同经费及横向到帐经费合计为2417.45万元,较2013年增长了277万元。获发明专利9项,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316篇(部),其中CSCD、CSSCI论文231篇,学术专著15部,被SCI、EI、ISTP等收录70篇。学报哲社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扩展期刊,并再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土家族研究”栏目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称号。引进博士41人、调入博士2人;晋升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49人;获批“楚天学者”设岗学科2个和楚天学者3名。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李军同志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倪东业同志被表彰为第四次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确定了4名教师为第二届清江名师、2名教师为清江名师培养对象;表彰了22名“优秀教师”和14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014年,学校积极实施省教育厅“青年教师下企业”计划,派出12名青年教师常驻企业;全年组织农学、医学、生物化工、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到企业进行技术诊断10余次;与58家企业签订了相关技术合作协议,与恩施州物价局签订了“校政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协议”,与咸丰县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签订了数字化保护和展示项目合作协议。 2014年,学校11名教师赴四川大学进修学习、7名教师赴华中师范大学进修学习,12位教师被四川大学录取为对口支援定向博士,聘任华中师范大学4名正高职称人员为“彩虹学者”。向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友好合作学校派出9名学生留学深造,与英国德比大学旅游管理专业“4+0”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来自尼泊尔、印度和加纳等国的40名留学生顺利入学。起草了《湖北民族学院章程》,并召开教代会特别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为规范治理方式和优化治理结构,促进内涵发展,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2014年,学校完成桂花园校区道路黑色化工程,校园环境获得了明显改善,被省绿化委员会表彰为“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完成了金桂学生公寓1、2栋及通道建设、桂花园校区学生公寓高层二次供水加压设施建设;启动了民族体育运动场的改造工程。全年新增仪器设备类资产价值5200余万元;购进纸质图书133411册,中文期刊1260种、外文期刊5种、报纸54种。加大“奖优助困”力度,不断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全年各类资助总额达到4420万元、惠及学生22104人次。创新、联动、深入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14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4310人,就业率达92%。学校首次参加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赛并获金奖1项、铜奖2项;在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4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和9名先进个人获团省委、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表彰。完成各类审计项目334项,审计水平和工作质量切实提升,荣获“湖北省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称号。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顺利通过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A级复查评审。 民族预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和继续教育稳步发展。“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获批挂牌;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水平口语考试考点设立,我校成为恩施州第一个国家汉办注册认可的汉语水平考试考点。附属民大医院通过三甲医院现场评审,为2015年通过复审取得三甲医院资质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医院业务收入达3.76亿,较2013年增长12.5%,医院顺利通过“恩施州最佳群众满意窗口单位”复评、第三次被表彰为“恩施州价格诚信单位”。后勤产业集团坚持“保障、效益、创新、和谐”的服务理念,饮食营业收入达到5800多万元,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年度财务收支平衡目标。科技学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引进投资方,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成立了新一届董事会。 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的纽带作用,引导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认真做好了教代会提案工作,回复率达到100%,满意率达95%以上。积极推进校务公开,通过定期召开各类会议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同和支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群团组织作用。重视妇女工作,支持妇女事业发展。重视做好离退休工作,认真落实好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