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梅县委编办全力助推构建小池经济发达镇跨江融合发展新格局,在优化经济发达镇体制机制,为小池经济发达镇赋权扩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一、深化改革成果,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一是管理机构“精”。在2012年小池开放开发之初,小池滨江新区管委会与小池镇政府就实行“区政合一”的合署办公管理模式。推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坚持在内设机构、所属事业单位、延伸派驻机构设置上实行横向大部制运作、纵向扁平化管理模式,为小池快速、高效运转的行政效率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二是权力运行“畅”。2016年,在小池滨江新区首创设立了小池滨江新区行政审批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逐步建立起“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的权力运行模式。目前,小池已从制度上形成了“审批+监管+执法”的流水线式权力运行架构。三是履职担责“实”。自小池开放开发以来,黄梅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县直有关部门全力协同配合,小池镇坚守主体责任,共同营造了小池改革开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责任落实体系,凝聚成了推动小池快速发展的强大活力。
二、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投资创业魅力
一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小池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小池滨江新区逐步实现“家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多的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来促进小池经济发展。二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审批和标准模块审批,严格落实“3550+100”的改革要求,即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在5个工作日内、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发项目100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证,市场准入类审批提速96%,项目建设类审批提速82%,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行政职权网上运行和事项在线办理,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省市县镇村“五级联通”工作,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已经完成镇村两级5268项政务服务事项的领取和服务指南编辑发布,逐步实现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省政务服务网办理,促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三、强化赋权扩能,提升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赋权扩能有力度。2018年,按照省编办制定的赋权事项目录,编制了小池经济发达镇赋权事项清单1946项,融合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事项中涉及民生领域群众关切的高频事项。二是清单调整有速度。按照赋权事项应放尽放、动态调整的原则,2019年因机构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发生改变,按照职责调整情况,将赋权事项调整为569项,2020年再次将赋权事项调整规范为564项;三是利企惠民有深度。通过持续推进“千人进千企”行动,为企业解决问题92个,随着小池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小池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一片沃土。同时,积极与九江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小池临港产业园已经成为推动跨江合作的示范园区,吸引来自江西及九江的企业已达28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截止2021年底,小池园区入驻工业企业达162家,投产126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逐步构建起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三大主导产业模式,实现工业总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23.8%,规上工业增加值7.57亿元。
2021年,小池GDP首次突破1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部百强乡镇第14位、湖北省第二位。后期,黄梅县委编办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汇聚经济发达镇改革和开发区改革政策优势,在加快推进体制机制突破性创新,助力谱写小池开放开发新篇章。(黄梅县委编办刘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