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阳市委编办紧紧围绕襄阳都市圈建设,聚焦项目建设、城市规划、人才引进、民生福祉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不断谋划改革举措、统筹资源配置、理顺职能体系,持续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强化体制机制支撑,聚力服务保障中心大局。聚焦省委、省政府向襄阳提出的“推进东津新区城市新中心建设”这道“必答题”,做好老城“疏”和新城“聚”文章,推进古城管委会与隆中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一体化运行、一体化管理”,优化调整襄阳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落实501项市级权限赋予东津新区,协调推进东津新区扩权赋能。紧盯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以全市“项目建设年”为抓手,结合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强编制资源动态调剂,推进机构编制资源向发改、经信、招商等市直部门的倾斜力度,积极服务保障全市“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
突出资源精准配置,聚力重点领域招才引智。用活用好“以编引才”“以才引资”的导向功能,切实保障项目建设、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招才引智需求。建立市级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调剂事业编制用于市委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同步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引进紧缺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各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管好用活市直事业编制“周转池”和跨县域事业编制“周转池”,为同济襄阳医院周转事业编制用于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医疗人才引进。积极实施“招校引院”战略,先后为湖北隆中实验室、襄阳航空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襄阳湖北工业大学产业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助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树牢鲜明基层导向,聚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推动编制资源向教育、就业、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针对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新增襄阳四中生态城实验学校、襄阳五中东原实验小学等6所中小学校,从编制“周转池”中为襄城区“民转公”学校调剂教师编制,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若干措施》《襄阳市化解大班额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建立预用编制计划申报制度,提前下达2024年度预用编制计划,方便高校、医院、高中等重点事业单位提前到高校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推动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双向奔赴”。2023年向上争取全市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层次)医学生用编计划和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用编计划,积极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用编保障。(襄阳市委编办姜雪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