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湖北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动态
枣阳市委编办创新管理方式加大保障力度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时间:2024-09-03       

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市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枣阳市委编办创新编制资源管理方式,通过动态调整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规范教师编制管理等方式,全面加强教育领域体制机制保障力度,有效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满足教育发展用编需求。摸清教师学生人数,全面掌握实情。一方面充分利用机构编制大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摸清全市各学校机构个数、人员编制、教师结构、在岗人数等情况,并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另一方面,联合教育、公安、统计、卫健等部门,对全市学生人数、学籍情况、适龄儿童以及人口出生预测数据等进行全面掌握,对编制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对编制资源提前进行储备,提高核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开展走访调研,做到精准施策。市委编办抽调业务骨干,联合市教育局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全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了解掌握全市教师和学生流动等情况,并就创新编制管理、动态调整编制、建立编制“周转池”等方面内容,充分听取学校负责人、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为立足学校实际,解决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教育事业发展用编需求之间的矛盾打牢基础。重新核定编制,确保全面达标。根据教师队伍和在校学生人数,结合学生生源变化情况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情况,依据国家标准师生比例测算编制数。在核编过程中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予以倾斜,依据教学需求和编制存量按照师生比标准上浮一定比例,切实满足基层学校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精准的测算,重新核定印发公立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核增了教育系统事业编制。

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先满足教师招聘用编,做到应招尽招。每年将教师招聘用编保障作为首要任务,做到重点倾斜、优先保障。根据全市各学校空编情况和教师减员情况,统筹考虑化解“大班额”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对教育系统人员招聘用编核准做到“应核尽核、应招尽招”。保障内部调整用编,畅通交流渠道。针对教师分布存在区域性结构差异、不同学校缺编和超编问题并存的现状,核准市教育局所属学校使用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用于系统内部教职工调配,打通了校与校、镇与镇之间的师流通渠道,彻底化解人岗分离造成的教师年度考核、养老保险缴纳、岗位聘用、职称申报、绩效考核等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大大缓解了城区、乡镇的结构性矛盾,提高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优化教师调配用编程序,提高保障效率。全市教师队伍基数大,每年因退休、调离、教师生育生病等退出教学一线人数较多,需及时先调配教师补充教学岗位,再办理编制、人事、工资等手续,确保工作不出现断档。为减少人岗分离带来的后续问题,积极探索优化教师调配用编审批流程,将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由教育主管部门在各学校编制空缺数内,按规定的程序将教师调整到位后,及时向编制部门备案,大大加强了教育主管部门的用人自主权。

聚焦教育发展需要,规范教师管理方式。落实市管校聘改革。根据省、市工作部署,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市推进“市管校聘”改革,改进教育系统用人制度,完善教师管理方式,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在教师编制管理方面,编制部门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教育部门实行“分校定编、人岗统一”,确保人员、编制、岗位相统一。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原则上“缺一补一”,每年根据空编情况足额补进教师。优化教师服务机构设置。为了给全市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联合市教育局进行调研,充分论证教师服务机构设立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经过充分论证,整合现有职能相近的机构,设立了枣阳市教师发展服务中心,作为教师服务的主阵地,为全面推进“市管校聘”改革,更好地为教师队伍服务等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建立编制周转制度。坚持“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的理念,从“供给侧”“需求侧”两个方面出发,在事业编制总量内建立“周转池”,用于保障教育等重点民生行业的用编需求,特别是对教师编制紧张的城区中小学,可按程序申请周转编制。制定《枣阳市事业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试行)》,从制度上提升周转编制使用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让有限的编制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枣阳市委编办狄佩瑶、孙宏睿、张龙言供稿)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省政府大楼  电话:027-87235482
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鄂ICP备 13009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