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峰县委编办坚持机构编制服务中心大局工作思路,建强茶叶发展中心,理顺产业机构职能,强化产业质量支撑,多举措聚集人才,以“小支点”撬动产业发展“大杠杆”,为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机构编制保障。
创新引领,建强产业“指挥部”。五峰茶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宜红茶就从渔洋关出发走向世界,成为万里古茶道重要节点,茶叶不仅是本地的“第一名片”,也是群众增收的“第一财源”。2023年,省委要求五峰在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为全省作出探索。如何推广维护好这张“名片”,稳住群众增收的“钱袋子”,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一直是五峰县委编办所思考的问题。
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机构设置,建好“指挥部”尤为关键。面对茶产业的广阔前景与深刻变革,五峰县委编办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编制使用效益,突出茶业发展中心的职能作用,加挂县茶叶科学研究所牌子,不仅强化了茶产业的领导力量,更明确了发展方向与职责分工,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明晰权责,把好茶产业“方向盘”。发挥机构职能,关键在于明晰权责。五峰县委编办明确县茶业发展中心负责全县茶叶工作,制定全县茶叶发展及技术推广计划,推进茶叶等特产作物的产业化经营等6条主要职责。明确县茶叶科学研究所负责茶树良种的选育、推广,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良种选育区建设等职责。共同构建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工作机制,让产业发展焕发“倍乘效应”。同时,支持县茶业发展中心(县茶叶科学研究所)积极发挥统筹协调、沟通联络的作用,搭建起政府、商会、企业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有力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效助推了茶产业做大做强。
强化监管,保障产业“质量关”。质量是茶产业的生命线。五峰县委编办通过健全监管机制,优化机构设置,实现了茶叶“全流程”监管。指导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各司其职,确保从茶叶的种植、加工到流通、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措施。
市场监管局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及相关综合协调,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从茶叶种植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生产加工企业前的源头监管。同时,加强茶叶检验检测机构设置,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获得CMA和CATL双认证,检测范围包括茶叶产品类别,涉及农药残留、污染物及元素、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金属元素等,承担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产品检验检测职能、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职能,为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才兴茶,蓄足产业“动力源”。人才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五峰县委编办用心撰写“严控总量”与“盘活存量”的双文章,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根据实际增加县茶业发展中心事业编制。积极支持中职院校推进茶叶专才培养,县职业教育中心设置4个茶学专业班,推进茶叶专才培养,每年毕业200名学员左右。支持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与县职教中心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共建茶旅学院,培养茶艺展示、茶文化传播、茶产品营销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外引人才强队伍,近3年来,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7人,优化队伍结构,编内人员“90后”占75%,有效地增强了队伍活力,为全县茶产业发展真正引来了“源头活水”。(五峰县委编办田林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