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谋划、稳中求进、质效并重的工作思路,全面完成市县两级行政执法队伍整合工作,形成精简架构,实现职责机构编制人员调整“四个到位”,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执法队伍“一对多”机制,形成具有咸宁特色的改革路径。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与高位谋篇布局相结合。构建“三级联动”学习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市委常委会带头集中学,市县两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分层分级学,学深悟透改革精神。实行“大员上阵”推动,市委书记亲自安排部署,先后4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机构改革工作,关键环节、重要节点多次作出指示。市委组织部长先后5次主持召开协调机制等会议,全过程亲力亲为抓改革。创新实施“三维调研法”,市委编办主任领衔,组建3个专项调研组深入县市区、主管部门、涉改单位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掌握改革难点、堵点、风险点,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提出7套行政执法队伍改革框架方案,充分吸纳各方意见,优中选优,科学确定需撤并队伍的职责编制人员划转方式。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与推进系统重构相结合。构建“三维立体”改革推进体系。机构设置层面,创新实行“市本级+6县区”差异化设置模式。人员转隶层面,首创“双轨并行”模式,锁定涉改人员身份,实行专库专账管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保证涉改人员身份待遇不变,打消干部顾虑。采取“整体划转、双向选择、择优选派”等方式,下沉乡镇综合执法中心事业编制和人员,夯实基层执法力量。职责调整层面,实施行政执法机构职责分类调整机制,将27项执法职责精准归并至保留队伍,10项职责回归机关,其他服务性、支撑性、事务性职责明确交由系统内职能职责相似相近事业单位承担,确保职责不漏项、不缺失。市县两级34支队伍职责界定标准化率100%,构建“行政监管+综合执法+专业支持”新格局。
三是坚持赋能增效与创新机制活力相结合。实施“赋能增效”计划,针对行政执法队伍跨行业转隶人员较多、人岗适配度不高的现实,分层分行业组织开展“全域覆盖”培训赋能。市交通运输部门对转隶人员实行“全员轮训”。市市场监管部门采取“科队合一”“师徒结对”形式,组织转隶人员跟岗实习、轮岗培训。市城管部门开展28期“城管大讲堂”,推动转隶人员上讲台、拼技能、晒成绩、谈体会。县(市、区)积极协调“1+6”部门组成跨部门跨领域骨干师资团队,对镇街执法工作及时开展帮扶指导,力促工作高效衔接。以市率县,探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一对多”工作机制,围绕职责边界、案件线索移送、举报投诉信访处理等9个方面,分别明确主办协办关系和协同配合流程,初步形成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综合执法与行业监管有效衔接、一体服务,高效顺畅运行。(咸宁市委编办夏雄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