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出动执法船只12艘、无人机8架和执法人员22名,在丹江口库区开展水域、陆地和空中全方位巡查,筑牢守水护水防线,强化水质安全保障,所到之处海天一色,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据悉,湖北省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已累计向北方供水超58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24个大中城市、190多个县(市、区)、8500万人口。今年以来,丹江口市委编办结合市情,大胆探索,积极推动流域综合治理,探索完善库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截止目前,该市共开展库区综合执法760次,查处违法案件51件,开展守水护水志愿活动168次,经过努力,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全市27个省控以上考核断面有26个达到优良,占比96.3%。
高站位排兵布阵。将流域内水质安全保护和综合执法融为一体,集中工作职责和力量,全力服务库区流域综合治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印发《关于理顺丹江口市库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丹江口库区综合执法大队为市政府办公室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综合执法。二是实现“一队、四办”合署办公。水质安全保障综合协调办公室、市环委办公室、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市退捕禁捕办公室和库区综合执法大队集中办公,加强执法协作,提高工作效能。三是核定足额编制。核定101名事业编制,将原三支执法大队在职在编人员整体划入库区综合执法大队,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高标准理顺职能。按照四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关要求,整合库区综合行政执法职能。一是理顺职能定清单。制定《库区综合行政执法权力事项清单》,将原水政、渔政、水上交通、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和旅游、林业等6个部门承担的涉及库区执法权力事项356项,统一委托给库区综合执法大队行使,实现库区范围内一支队伍执法。二是完善职责强职能。科学界定库区综合执法大队职责,设立12个内设机构,并调整优化发改、水利湖泊、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公安、交通运输、应急、林业等部门流域治理相关职能配置。三是整合队伍强执法。按照“库区综合执法+政法+环保”的模式开展综合执法模式,设立“丹江口市公安局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环境警察大队”和“丹江口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水质保护综合巡护大队”,同时整合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和环境保护等部门执法力量,全力护航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
高质量联合执法。与周边县市建立汉江“联巡、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办案、经验交流等活动,共同维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一是省域合作,与河南省淅川县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打造省域流域综合执法升级版。二是市级联动,常态化落实与老河口市、谷城县联巡机制,打造汉江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三是县域协作,深化与郧阳区、武当山特区综合执法协作机制,形成跨区域纵向联合治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共治的格局。四是建立执法场景应用机制。将执法过程中群众高频反映、社会影响较大的典型问题,形成问题场景清单和处置方案,植入“指挥中心”应用案例库,实现库区综合执法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王金立、高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