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机构编制网
 
首 页
最新动态 | 重要精神 | 政策法规 | 监督检查 | 调查研究 | 部门“三定” | 县市区动态
编办概况 | 通知公告 | 他山之石 | 网上办事 | 事业单位管理| 机构编制“五重”工作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十堰市编办 > 调查研究
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时间:2013-06-26       

  从党的十八大到全国两会,细心的代表发现了两个颇具深意的细节——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去年底,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广东谈及深化改革时首次作出这一表述;几天前,他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这句话。 

  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此次两会上,这一部署再现于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说:“这两次强调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箭在弦上。” 

  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改革”。 

  近35年来,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改革。依靠改革,我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就了惊艳全球的“中国奇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中国梦”冲刺,我们依然没有其他路径,唯有改革。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拉开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帷幕。两会代表委员认为,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改革啃的第一块“硬骨头”。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在谈及铁道部政企分开时认为,“这将打破垄断,促进铁路市场的公平竞争,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内在指向: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这是一份有“分”有“合”的机构改革方案。而本轮机构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简单的分分合合、拆拆并并、增增减减,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词是“放权”。 

  放权,势必触动一些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需要政府部门以“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的态度面对阵痛,阻力是显而易见的,走弯路、受挫折也不是没有可能。“硬骨头”之硬、“险滩”之险,就体现在这里。 

  然而,任务紧迫,不改不行。综观大局,外有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的倒逼,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我国要想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尽快消除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弊端。在很多领域,已经到了不深化改革就难以前进的阶段。 

  “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跑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断。”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引述的这句百姓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行政审批之弊。 

  赖明委员提供了两组数字:在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2年后的今天,投资一个项目仍要过53个处、室、中心、站,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老百姓办个“准生证”,还需经过10多个单位盖章、签字40多个,耗时两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历经6次较大调整,但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仍广泛存在,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不仅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助长投资消费失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多位代表委员将机构改革比作十八大之后深化改革的“揭幕战”,他们期待下一步改革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取得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周国辉认为,应以“把权力关进笼子”的精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这个笼子应该是制度的笼子、民主的笼子、公开的笼子。像金鱼缸里的鱼一样看得见,而不是暗箱。 

  全国人大代表冯月菊说,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当前民营经济在“不平等待遇”中负重前行,特别是一些民营实体经济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愿投情绪明显,建议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把一般竞争行业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指出,收入分配领域双轨制的改革还不到位。谁拿到矿权就一下子成为亿万富翁,资源税费跟国际水平比太低了,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收入分配改革要做到釜底抽薪,在初次分配设计中兼顾公平和效率。 

  改革动作越大,难度也越大。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只看到困难的一面,还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当前我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的压力可以转化为改革的动力,30多年来积累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将是改革的有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全国上下已达成改革共识。 

  曾多年从事体制改革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李江分析,二三十年前,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时,“姓社”“姓资”的争论很激烈,阻力很大。当时连“改革”这个词本身都还很新鲜,人们想改变现状,对改革方向却很迷茫。而现在,几乎无人反对改革。甚至一些既得利益可能被改革触动的人,也明白不改革是走不下去的。 

  代表委员的一致判断是,深化改革代表了13亿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会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如此充分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缺少改革自信。如果我们畏首畏尾,犹疑不决,将贻误战机,留下历史的遗憾。 

  中央的改革决心已经彰显。无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都体现了鲜明的改革指向。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以锐意进取、勇为人先,敢作为、有担当的精神状态,把改革推向深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也将创造未来中国的壮丽前景。只要亿万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记者李柯勇、朱立毅、王昆、苏晓洲) 

十堰市机构编制网

电话:0719-8652996 传真:0719-8654809 电子邮件:sybzzhk@126.com
十堰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 鄂ICP备13010883号
Copyright © 2013-2013 www.sysb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