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满目新,振兴路上阔步行
——市委编办调研组赴方滩乡文武沟村蹲点调研报告
胡政武
按照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关于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工作安排,6月27日至30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李文新同志等一行7人赴方滩乡文武沟村开展蹲点式、沉浸式调研,通过集中座谈、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文武沟村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对文武沟村全面深入的走访了解和“解剖麻雀”,我们对于近年来该村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旧貌再添新颜,看看文武沟村变在哪里
文武沟村位于张湾区方滩乡堵河西岸,属南水北调水源村,周边与张湾区黄龙镇、郧阳区五峰乡毗邻。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坡地)面积398.52亩,林地面积9200亩。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人口220户679人。2021年7月,市委编办、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驻文武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文武沟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两年来,在市委编办、黄龙滩电厂指导支持下,文武沟村坚持以产业为支撑、生态为底色、文化为内涵、善治为核心、富民为目标,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强底子”“靓面子”“美里子”,用一点一滴“小”改变,造就了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迈向“处处美”的幸福蝶变。
(一)加强基础建设,以环境之变彰显发展成果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两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累计争取项目15个,村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交通方面,硬化道路8公里,为群众营造更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为百姓增收致富奠定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农田水利及森林管护方面,实施罗家山水塘扩容增加储水量2000立方,开展饮用水源改造新铺设管道5公里,整治河道562米,新建护岸381米,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近40亩,修筑森林防火通道13公里。文教卫方面,提档升级村级卫生室,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施,建成“孔子语录长廊”“孔氏私塾”,高标准建成篮球场,进一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服务需求。
(二)加强产业建设,以产业之变驱动发展步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驻村工作队结合驻点村地理状况、自然资源等方面情况,指导村“两委”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管护。一是产业集群效益突显。发展以油橄榄、油茶、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通过加强管护,整治修复,适度扩量,已发展油橄榄120亩、油茶150亩、核桃200亩,木本油料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二是农文旅融合发展初显成效。谋划推进民宿观光旅游基地等产业建设,开办以村民为主的农家乐、电子商务超市,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各产业项目带动60余农户受益,户平均增收0.5万元,较2021年增长59%。
(三)加强文化建设,以人文之变厚植文化根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武沟村以挖掘和传承孔子文化为核心,加强阵地建设,注重宣传教育,塑造文化品牌,推动乡村精神家园建设。一是挖掘孔子文化。建好用好“孔子语录长廊”“孔氏私塾”,挖掘整理并讲好“文武状元”传奇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厚植乡村振兴文化底蕴。二是发挥阵地作用。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强大功能,建成高标准篮球场,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资源,打造“开放式”实践阵地,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三是组织文化活动。成立文体队、秧歌队,开展村BA、播放露天电影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加强作风建设,以理念之变破解发展难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工作队驻村后,找准职责定位,深化配角意识,主动担当作为,注重与村“两委”协调配合,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是强化组织引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带头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在引领产业发展、深化基层治理、推进生态环保等方面找举措、谋思路,真正把村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二是用好帮扶制度。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红色联盟”,实行包联单位党员干部轮流驻村,一对一帮扶困难村民,积极参与文武沟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参加乡村治理场院会、党员会,共谋发展规划,汇聚发展智慧,共破发展难题。三是更新发展理念。组织村“两委”干部赴山东曲阜、竹溪肖家边村、郧西沙沟村等地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走出去拓宽思路、寻找差距,帮助村干部开阔新视野、转变旧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二、实干绘就新篇,解锁美丽蝶变幸福密码
文武沟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贯彻“五共”理念,注重实干实为,着力推动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实现美丽乡村幸福蝶变。
一是决策共谋,凝聚民意。把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群众、听取民意的重要平台,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不断优化议事决策机制,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召开场院会、党员群众代表会,共谋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区分和养老、文化、娱乐等设施的合理布点规划,提升村庄规划适用性科学性,把“村里想做的”和“村民想要的”结合起来,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二是家园共建,凝聚民力。以“符合实际、顺应自然、彰显特色”为原则,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驻村帮扶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守承诺、作表率,发动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一起干”的转变。
三是建设共管,凝聚民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凝聚和发动群众、村组党员干部、乡土人才及在外成功人士参与到村级发展中来。组织村民代表成立监督小组,对村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日常管护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项目建设公开透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共商环境整治标准,修订村规民约,通过大喇叭广播、在显著位置张贴等方式,教育引导村民共同遵守和践行。
四是效果共评,凝聚民声。严格落实基层治理“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院场会、公示栏对村级事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实做细积分制管理,强化积分制评比力度,广泛开展“十星级党员”“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让每名群众都站在美丽乡村建设的“C位”。
五是成果共享,凝聚民心。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从住房、养老、环境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着手,通过实施村容村貌治理、产业基地建设、便民服务事项代办、文娱广场改建等民生项目,改善村庄面貌,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组建村级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就近务工增收等形式,实现生态效益、集体经济、群众收入“三丰收”。
三、蓝图催人奋进,擘画乡村建设未来图景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乡村治理“六件事”为抓手,立足文武沟村实际,深化党建引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做强农文旅融合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努力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
(一)聚焦“产业兴旺”,打造实力乡村
一是巩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推进木本油料产业规范化管护、集约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基地道路、供水灌溉、病虫害测报防治系统,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服务保障特色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精心打造环村主道路微景点,加快村史馆、罗家山民宿建设。用活森林资源,科学谋划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唤醒沉睡资源,做活山水文章,打造城市“后花园”。三是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树牢“一盘棋”意识,用好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主动融入张湾区乡村振兴发展大局,聚焦方滩乡“七星伴月”发展规划,加强同周边村交流合作,学习可复制经验,补齐短板弱项,助推形成连片成势、抱团取暖的发展模式。
(二)聚焦生态宜居,打造靓丽乡村
一是探索推行垃圾分类。学习借鉴郧西县沙沟村垃圾分类“两类四分法”经验做法(两类即“干、湿”分类;四分即把垃圾分为“能埋的”“能卖的”“能烂的”“能烧的”四个类别),综合考量环境特点、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制定垃圾分类方法,让村民易掌握、易操作,确保垃圾分类落地见效。二是扎实推进厕改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农村厕所改造,落实政策奖补制度,因地制宜选择村民接受、经济适用、不污染环境的改厕技术模式,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厕,应改尽改。同时加强公厕管护,健全机制,巩固成果,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三是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强化源头治理,加强水源地、饮水管网、河道的巡查和整治。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申请项目资金,分期组织实施。广泛开展水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村民节水爱水护水治水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爱护水环境氛围。
(三)聚焦乡风文明,打造和美乡村
一是建好“村史馆”。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学习郧阳区龙韵村村史馆建设经验,着力打造以孔子文化为核心,民俗风情、家风家训、历史变迁、乡贤名人为主题,智能化、科技化为支撑,努力把村史馆建成记录村庄历史、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博物馆”。二是打造文化名片。精心谋划筹备文武沟村首届“孔子文化节”,全面宣传推介,吸引四方游客,打响文武沟村“孔子文化”金名片,着力把乡村人气凝聚起来,让村民来“种”文化”“产”文化,真正提精神、聚人心、促发展。
(四)聚焦治理有效,打造和谐乡村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持续优化市委编办、黄龙滩电厂+驻村工作队+党支部的“2+1+1”的常态联系机制和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1+1+1”组织体系,实现服务全覆盖,畅通治理末梢。二是健全监督机制。用好干群“场院会”,定期召集群众说事议事,畅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渠道。健全完善村级事务监督制度,提升群众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在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等方面作示范、亮身份、当先锋。抓实“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结果运用,对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讲,引导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五)聚焦生活富裕,打造幸福乡村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排查,定期开展好大数据比对,加大监测对象的帮扶力度,确保帮扶措施精准有效和帮扶政策落地生效,确保不发生返贫。二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大养老项目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养老照料中心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留守老人搭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平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发展产业促民增收。盘活闲置资源,鼓励村民自办采摘、餐饮等农家乐,打造成集“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户创业收入,助推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