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事情”,解决“大民生”
——文武沟村乡村建设“六件事”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蔡世耀
乡村建设“六件事”是十堰市委市政府着眼乡村长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6月27日至30日,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李文新同志带队,市委编办下基层实践活动第三组一行7人赴文武沟村开展沉浸式调研,全面了解文武沟村在做好改造农村厕所、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和幼儿托幼中心、打造垃圾清运体系、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等“六件事”建设情况、经验做法、存在短板,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文武沟村美丽乡村建设。
一、文武沟村基本概况
文武沟村位于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堵河西岸,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地处秦巴山区,交通便利,户籍人口220户679人,老人133人,低保户13户17人,五保户为10户10人,脱贫户为135户418人。经济以外出务工经济为主,农业为辅。该村属南水北调水源村,村中心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堵河干流回水库区仅2.5公里。该村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是十堰市“城郊旅游休憩带”的重要节点,也是方滩乡“七星伴月”、堵河画廊的核心区域,更是十堰“孔子文化”的传承地。近年来,文武沟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接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村集体特色产业经济效益初显,乡风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二、文武沟村“六件事”实施现状
对照乡村建设“六件事”工作方案,调研组通过现场采访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走访村民20余户和电话采访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了解文武沟村乡村建设“六件事”实施情况。
(一)加强村级道路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乡村要振兴,基础在交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从堵河大桥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3.5公里沥青路,完善2.7公里产业基地道路,打通3公里乡村入户道路,建设9公里防火通道,全村18公里的村组公路“毛细血管”融入干线路网的“大动脉”,进一步完善村级公路管理体制,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扎实推进厕改工作,改善生活环境。落实“小厕所 大民生”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在未被纳入年度厕所革命计划指标的情况下,提前谋划按需完成村内厕所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完成水冲式户厕改造25户,完成率100%;规划公厕7座,完建6座,在建1座。
(三)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在居住集中的庄屋、老学校等5处安置区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收纳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除特殊情况分散居住在何家沟半山腰的4户外,其他分散居住的住户均建化粪池,并于2022年底实施阴坡安置区排污系统改造,将化粪池污水收集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全处理。
(四)依托区乡垃圾清运,改善人居环境。围绕创建垃圾清运和垃圾分类达标村目标,依托张湾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村内垃圾清运全部交由第三方环卫公司清运;村内聘请保洁员,负责日常公共区域清扫、垃圾集中和清运外联,通过内外清洁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
(五)提升服务水平质效,实现老有所养。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133人,其中60-69岁58人,70-79岁57人,80-90岁16人,90-99岁1人,100岁以上1人,目前居住在村内养老的有94人。通过集中养老与分散养老相结合,安幼养老与卫生室相结合,争取到15万元资金,在村内集中安置区建成安幼养老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为老人休闲娱乐提供最佳场所,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六)借力城区普惠托幼,实现幼有所育。村内现有0-6岁儿童约15名,全部随父母居住在城区和周边柏林、黄龙镇,借助外部托幼资源解决“托育难”“入园难”等现实问题。既实现了父母与幼儿一起生活,守护幸福童年,也让孩子享受到城镇优质普惠托幼资源,确保健康成长。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1. 领导重视,全面谋划。文武沟村在市委编办坚强有力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多次深入现场开展实地调研,全面规划道路、产业、文化等项目建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同时,选派精干力量联合驻村单位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驻村队员通力合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乡村“六件事”建设。
2. 务实推进,全民支持。从村民最迫切、最关心、最实惠的道路、养老等民生项目入手,明晰思路、制定措施、压实责任,集中力量攻坚破难,确保项目快推进、快落地。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项目规划、建设、管护等关键环节、重大事项和重要工程,向群众公开、听群众意见,赢得群众支持。
3. 共同缔造,全员参与。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利用场院会、党员村民代表会等共谋村内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分区和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布设,把“村里想做的”和“村民想要的”结合起来,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凝聚乡村建设最大合力。
四、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1.重帮扶轻扶志。调研发现少部分村干部、村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寄希望于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和向上争取资金,主动谋划、积极参与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乡村振兴重在扶志,乡村建设人人有责,提升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振兴工作才能由“输血型”变为“造血型”,农村才能全面振兴。
2. 重清运轻分类。文武沟村虽然配置了普通垃圾桶、连体箱,开展了垃圾清运,但还没有按方案启动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基础和前置,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置可以大大减量垃圾清运,化废为宝。
3. 重建设轻管护。基础设施“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护”。目前村内已建成了提档升级通村公路、产业基地路、防火通道、公共厕所、污水处理设施等,但是在日常管护、应急处置等存在不足,如后期使用、维修管理跟不上,基础设施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影响美丽乡村建设。
五、意见和建议
1. 坚持系统思维,科学合理规划。立足发展需要,注重结合村情,实事求是处理好村庄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规划先行,牢固树立资源、资金、资产一体化利用的系统思维。用好文武沟村山水自然资源、用足上级部门定点帮扶等项目资金,推行资源、资金、资产一起上,结合农村改厕、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政策,打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村庄。
2. 坚持突出重点, 强化统筹兼顾。立足村情实际,谋划启动垃圾分类,学习借鉴郧西沙沟村垃圾分类经验,摸准需求铺设垃垃圾分类箱,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垃圾精细化分类;开展广泛宣传,引导村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和四分法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加快1所公厕建设;探索污水处理减量化、无害化措施,比如还田和配套生态湿地,实现污水生态化处理率100%。
3. 坚持管建结合,实现共建共治。已建成项目,迅速落实维护责任,建立维护制度。道路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道路为目标;农村厕所构建管护责任体系,确保农村厕所“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久”;污水处理建立日常管护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推进污水处理增效长效。充分利用现有养老服务中心阵地,多开展养老服务活动,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带动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