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机构编制网
 
首 页
最新动态 | 重要精神 | 政策法规 | 监督检查 | 调查研究 | 部门“三定” | 县市区动态
编办概况 | 通知公告 | 他山之石 | 网上办事 | 事业单位管理| 机构编制“五重”工作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十堰市编办 > 机构编制“五重”工作
让文明新风劲吹田野 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时间:2023-07-18       

让文明新风劲吹田野 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浅谈文武沟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胡玲


为全面了解文武沟村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乡村焕发新气象,按照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决策部署,627日至630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李文新等一行7人,采取蹲点式、沉浸式的方式,深入文武沟村,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调研、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文武沟村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武沟村乡风文明建设主要做法

文武沟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村民“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绿色美家”。大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村连续10年未出现信访事件、未发生刑事案件,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平安村。

(一)加强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力量。一是夯实基层战斗堡垒。通过设岗定责、健章立制、严格考核等方式,党的组织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红色联盟”,市委编办积极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轮流驻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累计下沉50余人次,驻村入户率达100%。每名党员一对一帮扶困难村民,定期了解帮扶对象生产、生活等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40余项 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周例会政治学习、“第一书记就地讲”等活动,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习近平重要讲话及有关文件规定等内容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等载体,广泛开展学习讨论、沟通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良传统美德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克服在外党员、村民代表参与村级事务会议组织难、意见征集难、议事决策难等困难,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民主公开讨论表决,征地补偿、项目决算等60余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做到公开透明三是党员带头示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挨家挨户进行防返贫监测排查,了解家庭收入、子女就业、就学等情况,解决安全饮水、电路维修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党员户挂牌、评选“十星级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以点带面培育文明村风。

(二)健全机制体制,点亮乡村治理。一是健全机制。建立文武沟村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小组,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文武沟村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不定期定期开展涉贫、涉老、涉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工作,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认真组织“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宣讲活动,法律顾问每月到村开展政策法规宣贯、解答村民咨询,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二是明确主体。强化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确定1名网格长、1名法律顾问和2名中心户长。成立文武沟村新时代志愿服务队,召开场院会、入户宣讲环境卫生、防汛抗旱、反诈骗、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知识,开展反诈骗、消防安全、禁毒等宣传活动,开展拉网式罂粟“踏查”行动,劝导村民自行销毁罂粟苗。设置护路员、护林员、护河员、保洁等公益性岗位。选4名热心公益、公道正派人员为楼栋长,代表群众管理楼栋治安、环境卫生等公共事务;评选纪律委员3名,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管维、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进行监督。三是探索模式。深入推广实施“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化新风”的乡村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将村民日常行为量化为积分,融入村民生产生活、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健全积分管理制度,规范积分管理流程,严格履行民主程序,积极召开积分评议会,规范有序组织村民积分兑换物资

(三)凝聚精神力量,厚植文明沃土。一是坚持内外兼修,颜值气质同步提升,以“小村规”带动村庄“大文明”。把弘扬村规民约作为推进文武沟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民主议事的方式制定了《文武沟村村规民约》文武沟村道德评议制度,让文明乡风有规可依。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破除陈规陋习,评选“最美婆媳”、“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到村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进行政策理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反对浪费、崇尚节俭”等内容宣讲统筹开展乡村振兴为民服务活动,普及医学知识和卫生环保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二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发挥传统优秀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打造孔子文化,建成孔子语录长廊、孔氏私塾不断厚植文化土壤,培育“诚信、德孝、勤俭、和善、感恩”的文明乡风。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节假日等返乡时期,召开返乡能人座谈会组织返乡人员在孔氏私塾里开展学习,通过学习孔子文化,强化孔氏后人身份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自我认可,实现凝心聚力、共谋家乡发展的效果。三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成立秧歌队、鼓乐队,组织观看露天电影,举行村BA乡村广场舞等活动,丰富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开展红色经典阅读、经典诗文朗诵、“书香十堰 阅领车城”同城共读“我爱健康 强身健体”“我们的节日——春节“书法进乡村,共庆新春佳节”“春季植树”等文活动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武沟村村两委委员4名,全村共有党员18名,其中35岁以下3人,本科及以上3人;常年在村党员8,大部分党员不在村里居住支委成员仅有3名,支部三会一课人员难到齐,年轻党员较少。后备干部培养滞后缺少后备力量,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能力且年富力强的村民选择外出发展,人才流失大、引进难,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常住村民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

(二)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村里留守老人多,村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维护公共卫生等集体活动方面积极性不高,群众的能动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文化阵地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化服务经费投入不足,文化阵地设施不全,村图书室利用率低。文武沟村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信息匮乏,部分村民思想封建保守,存在陈规陋习,社会公德观念不强。

(四)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不够,缺少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群众自治组织少安幼养老设施建设场地较小,亟待扩建;同时安幼养老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三、几点思考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乡村建设的长期任务,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何推进文武沟村乡风文明建设,走符合文武沟村实际的路子,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强化组织建设,发挥“牵引效应”

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结合文武沟村党支部的实际情况,从严抓好村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对现有党员队伍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等措施,加强正向激励,提高队伍素质和战斗力。做好年轻党员培养发展工作,通过压实责任、完善机制组织培训、交任务压担子、以老带新等方式,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二)挖掘孔子文化,发挥“带动效应”

结合文武沟村实际,在孔子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上下功夫。大力挖掘文武状元历史文化、“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内核、“六艺”(礼、乐、射、御、书、教)思想精髓。用孔子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建设文武沟村村史馆,讲好文武状元、文武状元树故事。以“孔子文化”为主题,适时召开“孔子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开发森林康养项目有效衔接文化和旅游。利用现有的广场空地、村民闲置用房、电子商务服务点爱心超市,将儒家文化主题元素不断地融入景点设计和改造之中,通过多元化文化载体,激活景区文化,形成亮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三)提升治理效能,发挥“约束效应”

健全完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完善乡村垃圾处理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公司集中收集垃圾,常态化治理乡村环境。坚持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紧盯农村交通、建筑、学校、农房等重点领域,重点抓好各类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扎实做好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开展农村经营管理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全面掌握民情民意民声,精准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聚焦村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宣传引导,大力开展“爱心美德公益超市”活动。

(四)激发精神动力,发挥“联动效应”

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文武沟村落地生根。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抓好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身边好人”、“红黑榜”、“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在村级公示栏、文化广场等醒目位置悬挂“红黑榜”,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发挥乡贤德治带头作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鼓励学校、企业来文武沟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读书看报、观影、乡村广场舞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人文素养,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强化政策支撑,发挥“人才效应”

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帮扶等措施,鼓励支持优秀年轻村民留村创业。在方滩乡党委的领导下,市委编办会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党支部,通过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加强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积极邀请在外优秀人才回乡考察,打好“亲缘牌”“地缘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职业教育培训。以产业赋能,营造良好环境,留住人才,积极发掘和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合理流动机制等。

 

十堰市机构编制网

电话:0719-8652996 传真:0719-8654809 电子邮件:sybzzhk@126.com
十堰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免责声明 | 鄂ICP备13010883号
Copyright © 2013-2013 www.sysb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