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于1990年动工兴建,1993年9月开始招生办学,学校占地面积33000余平米,建筑面积11000余平米,绿化面积10000余平米。现有在岗教师10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学生1263人,开设了23个教学班。
一、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和毛嘴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学校科学规划、精心布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先后争取资金140万元新建学生公寓(现已改建为教师周转宿舍);争取资金55万元修建塑胶跑道,改造运动场;争取资金58万元维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和功能辅助用房;争取资金15万元、自筹资金10万余元新建篮球场、硬化道路、加固围墙、翻修花坛等。
特别是学校的功能教室,我校建设齐全、配置到位。现建有一个科学实验室、两个信息技术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15个班班通教室(还有8个正在安装)、一个图书室、阅览室以及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劳技室、值班室各一间,生均各项指标值均达到标准。
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农村孩子的成人成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均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小学教学,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一方面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从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入手,以我校被评为“仙桃市最美教师”、“湖北省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秦琼娥老师为榜样,强师德、正师风;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制定了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规划,除了安排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外,重点加强学校自培。比如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十月教科研活动月”这一契机,系统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课标、学习两个常规,开展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讨。
我校是毛嘴学区唯一的一所“一校制”管理学校,负责对分校胡家拐小学进行管理。为了均衡师资,我们建立了教师交流机制,每年都安排10多名教师前去支教。为了让支教教师在远离毛嘴集镇20多里外的分校努力工作,我们每年从学校有限的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约4万元进行帮扶,同时按照“一校制”模式进行教学、德育等方面的指导。现在,偏僻的胡家拐小学有了专职的英语、音乐、体育等教师,教育均衡的东风真正吹进了农家孩子的心里。
三、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认真贯彻上级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文件精神,求规范,树形象。一是坚持平行编班,开齐开足课程。我们采取电脑随机编班的办法,共开设了22个教学班。二是坚持合理公平编排学生座位。学校制定了编排座位的办法,每半月一次自然调整座位。三是从严整治“三乱”行为。学校坚持校务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收费,实行“一生一科一辅”的教材新政,社会反响良好。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质量兴校、文化强校。我校经历了二十年的初中办学历史,曾培养出2003年全市中考状元王炎林、2009年全市高考理科状元张帅、2010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毛超等一大批优秀学子,但成绩已经属于过去,我们更需要的是在改制为小学后,能迅速找准定位,再写新篇。目前,我们围绕“教育质量一体化”目标,正着力抓三件事。一是立足教学常态,突出过程管理。我们紧扣“两个常规”要求,抓细抓实备、教、改、辅、研等每一个环节。二是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我校学生80%以上每天都要乘坐校车上下学,且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在家里学习困难较大。因此,更需要我们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有效、高效课堂。为此,我们狠抓校本教研,突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研究。三是打造校园文化,坚持文化育人。我们组织教师精心编写了针对高年级学生学习的《论语选读》、针对全校学生学习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习惯教育读本》等三本校本教材,每天利用阅读课、利用校园广播引领学生学习、感悟,在吟诵经典中陶冶情操,在培养良好习惯中完善自我。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社会教育公平、事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达到师资配备均衡化、基本设施标准化、教育质量一体化的目标,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而今迈步从头越”,自加压力,不懈努力,谱写毛嘴一中的新篇章,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道上求索远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