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湖北机构编制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重点改革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信息专刊(第一期)
时间:2020-11-16       

编者按:

按照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关于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各地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多措并举,精心组织,积极稳妥推进街道改革,探索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推介实践成果,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现将有关情况刊发,供各地在工作中参考。

 

 

 

宜昌市以配套政策措施制定为抓手

体系化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是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的有力抓手,也是此次改革的难点所在。宜昌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快配套制度建设,体系化推动街道改革。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前谋划,深入研究

《关于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鄂办发〔2020〕10号)下发后,宜昌市组织市县两级改革专班认真研究,抓早抓实前期工作,对推进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预判。一是提前研究关键问题。对《意见》中明确的要求,如编制调剂下放、内设机构数量等进行测算并提出意见。对《意见》中制度性安排,如放权赋权、职责下沉准入等进行分析,借鉴原有类似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对《意见》中较新的提法,如双向派单、议事规则等,深入研讨,领会精神实质。二是提前谋划重点工作。结合《意见》第一时间制定市本级改革任务清单,细化改革项目,明确任务分工。对街道基本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在政策口径出台之前完成编制调剂测算和初步调剂方案。三是提前部署方案措施。指导各区(市)尽早拟定方案和配套措施,在全省改革专题培训班之前完成两轮方案文稿的模拟,8月10日前各区(市)完成了17个配套政策措施的初稿,为统一稿件格式、规范措施内容、减轻基层负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目标导向,加强统筹,强化配合

以工作需要为目标,宜昌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配合,比较顺利的完成第一批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工作。一是注重请示汇报。就配套政策措施制定的原则要求、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多次向省改革专班请示汇报,做到与上级要求保持一致。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宜昌市将第一批8个配套政策措施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放权赋权、统一指挥协调延伸派驻、综合执法、双向派单、多网合一等6个制度性办法(方案),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市司法局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制定统一模板供各地使用。第二类人员转隶、延伸派驻机构下放等2个操作层面的方案,由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制定了相对统一的模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宜昌市参照省里做法,建立部门联络工作机制,并召开两次会议,专题研究配套政策措施统稿审核工作。三是规范审核流程。按照省里要求,宜昌市对配套措施文稿采取了“二上二下”的流程进行审核,确保了文稿的质量。8月10日前由各区(市)拿出配套政策措施初稿,8月底前改革专班和联络机制成员单位对初稿进行审核并研究制定全市的文稿模板。9月8日前各区(市)根据模板结合实际进行完善形成呈报稿,9月15日市改革专班和联络机制成员单位对各地呈报稿审核后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三、坚持结果导向,创新举措,确保实效

配套政策措施管不管用,能不能落地见效直接影响改革成效。除了形式上的统一,宜昌市更注重效果的提升,将实用、实效贯穿制定过程的始终。一是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在制定双向派单机制实施办法中,对于派单情形、流程、协调调度,充分听取各区(市)专班和部分街道意见,确保机制能够运行。二是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对于统一指挥协调延伸派驻机构实施办法、综合执法工作实施办法、“多网合一”工作方案等专业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牵头指导部门作用,让政策更专业、更具体、更细化。三是充分借鉴历次改革经验。对涉及人员转隶、延伸派驻下放工作方案,充分借鉴党政机构改革好的经验做法,确保人员真正转得了,机构能够放得下。

 

 

 

黄石市严把“三关”

稳妥推进街道改革人员转隶工作

 

按照全省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统一部署,黄石市紧扣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专班推进、压实责任,规范程序、严明纪律,通过严把“三关”确保改革人员转隶工作稳妥有序。

一、严把思想关,确保干部观念转变

思想统一是街道改革成功的前提。各区(市)党委政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街道改革全过程,以思想工作为引领,以人心稳带动转隶顺。如,黄石港区委书记徐莉、组织部长柯春林分别与改革转隶单位主要负责人谈心谈话。各改革转隶单位对职工思想动态进行摸底分析,通过召开专题组织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宣讲改革政策,及时释疑解惑,引导干部职工端正态度,统一思想,支持改革,安心工作。10月27日召开全区转隶人员交接会,将32名转隶人员顺利交接到4个街道。

二、严把审核关,确保人员精准转隶

人员转隶是街道改革成功的基础。从省委下发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文件之日起,名区(市)锁定涉改单位编制,冻结人事关系。由组织部门牵头,编办、人社等部门参与,组成工作专班,对符合条件的转隶人员分类审核,严格把关。如,大冶市采取“二上二下”方式审核把关,其中对综合执法人员的转隶会同司法部门逐一审核,对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的转隶会同各街道逐一审核。经过公示,报经大冶市委市政府批准后,112名转隶人员全部平稳转隶到位。

三、严把效能关,确保工作无缝衔接

职能转变是街道改革成功的关键。各区(市)印发《关于严明纪律确保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通知》,对各街道和涉及机构变动、职责调整的单位,明确改革主体责任,强化二者的协调配合。人员转隶到位前,原单位正常履行原有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工作不断档;人员转隶到位后,新单位全面开展工作,由原单位持续提供业务培训指导,保证职能划转和人员履职无缝衔接。加强工作督办,强化工作纪律,采取“每周通报”制度,督促人员转隶工作按时完成。

目前,黄石市各区(市)改革人员转隶工作全部完成,各街道干部职工人心稳定,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工作效率有效提升,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

 

 

 

武汉市新洲区

做细做实“放、转、接”三个关键

有力有序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新洲区严格按照省委、市委统一部署,坚定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放、转、接”三个关键点,做细做实权限、编制、人员下放,人员转隶和街道内设机构调整、直属事业单位组建等各项工作,加快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和规范有序的街道运行机制,确保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快速有序如期完成。

一、提升站位,确保改革方向正确

一是高站位。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上来,以街道改革为契机,推动城乡基层治理更加精准精细精致,确保在一线落实责任、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服务群众。

二是明方向。区委坚持把街道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街道改革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区委书记担任改革第一责任人,亲自审定方案、部署措施、督导协调、检查落实;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和各街道党工委全员出战,确立目标书、时间表、责任点,建立协调推进专项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三是快行动。10月15日,全区街道体制改革动员部署大会召开,改革全面启动实施。10月20日,印发《武汉市新洲区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办文〔2020〕15号),改革任务、目标、要求更加清晰。10月29日,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完成转隶人员名单审核。10月30日,第一次编委会审议通过12家街道的“三定”规定。

二、立足于“放”,确保基层权力给基层

一是推动“权限下放”。重点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和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建立街道赋权承接工作机制和职责准入制度。

二是推动“编制下放”。合理调剂行政编制,市级下放25名行政编制、区级划转12名行政编制,改革后街道增加行政编制37名,编制总量占全区总量的30%以上。充实事业单位编制,将派驻到街道的城管执法中队、财政所、人保中心、国土所、林业站、水利站等机构编制一并整合,统一设置3个事业单位,街道事业编制由29名编制增加到491名。

三是推动“人员下放”。做好人员力量下沉,将延伸派驻事业单位的431名在编人员,以及在街道履行职责的920名聘用人员一并下放。整合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人员、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等各方面管理资源和力量,加强“以钱养事”服务人员管理,促进“以钱养事”机制和基层公益服务队伍健康发展。

三、着重于“转”,确保基层事情有人做

一是严肃转隶要求。严格贯彻“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要求,应转尽转。坚持“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的原则,依照隶属关系拟定人员转隶名单。建立健全街道行政事业人员区内、街内交流机制,拓展街道干部队伍职业发展空间。

二是落实转隶程序。涉及下放机构部门以党委(党组)名义向区委编办报送拟转隶人员情况请示;区委编办协调区委组织部(公务员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对划转人员有关情况进行审核后,印发人员转隶通知;划入部门和划出部门收到人员转隶通知后,及时衔接转隶交接事宜,干部档案及相关资料一并转移。

三是按时完成任务。10月20日召开街道体制改革人员转隶专题培训会,10月25日各相关单位报送人员转隶名册,10月29日召开人员转隶审核专题会议,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完成转隶人员审核。确保人员转隶严格按时间节点下沉到位。

四、致力于“接”,确保基层治理高效运转

一是优化调整街道体制。街道统一设置6个内设机构,厘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与涉农职责之间的分工,细化内设机构职责;明确内设机构与直属事业单位的对口关系,建立街道内设机构与直属事业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建立人员管理机制。实行编制分类管理、岗位统筹设置、人员合理调配,建立健全街道行政事业人员区内、街内交流机制;选优配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做到人尽其才;细化领导班子责任分工,建立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街道综合执法。在街道设置综合执法中心,整合现有执法资源和力量,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逐步实现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推动建立完整的执法工作体系,由街道统一指挥、管理、调度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建立街道与部门沟通协调和案件移交机制。

五、严肃纪律,确保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

一是压实责任。区委明确要求各部门各街道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上来,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担责担难、善于解决问题。

二是严肃纪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是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决战“四季度”、脱贫攻坚、谋划“十四五”等其他重点工作的关系,做到改革和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省政府大楼  电话:027-87235482
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鄂ICP备 13009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