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三峡文学杂志社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近几年,全国文学杂志走入低谷,《三峡文学》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新媒体和电子商务的强力冲击使其竞争愈加激烈,三峡文学杂志社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在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创新办刊模式,拓展发行渠道,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为杂志社后期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思路和平台。一年来,杂志的格调和品味不断提升,培养和挖掘了大批本土作家,行使了文学刊物的责任和担待;积极参与“屈原端午文化节”、“长江钢琴音乐节”、“首届宜昌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承办,为打造宜昌名片,推广宜昌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倾情文学创作,再度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宜昌文艺创作步入更高层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全年工作重点,认真执行各项工作。 1.完满完成《三峡文学》的编辑发行。一是秉承“生命?良知?爱”的办刊核心主题,不断创新主题策划,用文学的表述关注人的命运与生活、探索生命的本质,给读者提供阅读与心灵精神层面的享受。二是强调“内容为王”的编辑思想,明确和完善栏目负责制,加大编辑选题策划力度,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执行能力,抓好在作品质量、纸张质量以及印刷质量,确保出精品。三是加强与地方高校的深度合作,扩大三峡文学的影响力。围绕大三峡地域,广泛涉及经济、生态、旅游、文化、历史、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刊发了多篇调研文章,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四是充分利用《三峡文学》品牌及各项文化活动的影响力,采取集团客户、亲情订阅的征订模式,把发行对象定位于全市“两会”代表、企业VIP客户等高端读者群,一方面拓展了新客户群,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充分稳定了现有的客户群,征订数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2、提高办刊品味,丰富栏目形式。一是继续挖掘“作家专访”栏目,先后推出于坚、刘醒龙、车延高、王家新、姚鄂梅、田禾、雷平阳、朵渔、李以亮、张执浩、车延高、张楚等当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访谈录,获得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和读者好评。李以亮访谈录《我所获得的语言,是一份命运的赏赐》、车延高访谈录《真的力量大于一切》均被《诗选刊》转载。在“小说人生”、“散文万象”、“诗歌现场”、“思想沙龙”四个核心文学栏目中,分别推出了两百多名本土作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人才资源。下一步,将策划方方、熊召政、西川、余华等知名作家的访谈,并邀约到一批当代有影响力作家的作品,以飨读者。 二是积极为作家创造成长平台。杂志社优先发表本土作家文章,鼓励首发,并通过重点推介和扶持扩大作家影响力。 在小说创作上,相继刊发了彭善良、谭岩、杜鸿、阎刚、马桂兰、宋离人、邱安凤、牛海堂、胡洪、蔡长明、陈继斌、温新阶、杨子健、杨文高、红药、周碧麟、袁小平、徐荣耀、夏宏、吴艳丽、李唐、覃太祥、姚鄂梅、张惠芬、蒲跃辉、风丫等作家的中短篇小说,诸多作家在《三峡文学》首发后,分别被国内实力纯文学刊物转载并签约影视版权。如马桂兰的短篇小说《寂寞小姐》被《长江文艺》选登;中篇小说《卧底》被《小说月报》转载,并被北京悦读纪传媒公司聘为签约作家(和她同时签约的包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作者辛夷坞、《步步惊心》的作者桐华等80后新生代有影响力的作家),后又与北京华谊兄弟公司签订电影电视剧拍摄权。 在散文创作上,相继刊发了李华章、张永久、温新阶、韩永强、甘茂华、朱朝敏、谭岩、梅子、蔡建国、肖筱、宋离人、颜铭、周凌云、陈哈林、郭黛萍、李祖贵、周碧林、邓宜平、东海龙女、王玲儿、虹珊、金蓉、刘伟华、曼兮、周振林、张慧芬、李小萍、周友平、马小迪、田兰玉、李光谚、王峰、王芳、雪原、余和霖、熊永树、匡建华、覃太祥、蔡曙恒、李娟、王珊、王良佳、杨潍静、张雄、朱群、张玉玲、韩玉洪等一大批散文作者的作品。其中,数十篇作品被《散文百家》、《读者》、《文艺报》等转载。 在诗歌创作上,以打造屈原这一诗歌品牌为目的,培育出一大批诗歌创作的文学新人,营造出中国诗歌之乡的创作氛围。相继刊发了刘波、柳向阳、王进、曹平、康宁、杨光、徐虹兰、彭君昶、徐述红、邱红根、段小姝、肖筱、汤应全、王猛、冷庆双、赵玮璐、马北桃、杨东玮、飘萍、元尘、向晓青、周宏、样子、张伊宁、冰客、寒烟、陵少、扎西、苏糖果、王征珂、西域、江非、凌少、扎西、苏唐果、李以亮、大头鸭鸭、周宏等人的组诗。其中,刘波、杨光、王进、曹平、康宁、彭君昶、邱红根、飘萍、向晓青、赵玮璐等人的作品被《诗歌月刊》、《中国诗歌》、《诗选刊》、《天涯》、《星星诗刊》等刊物选用。刘波获得《诗选刊》年度诗歌评论奖。康宁、杨光在参加“屈原故里 诗意宜昌”全国诗歌征文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三峡大学学生向晓青获得“中国校园诗人”的称号,并参加了全国校园诗人夏令营。宜昌本土诗人毛子获得“屈原诗歌奖”金奖,其组诗《我如此和世界保持关系》于2014年8月刊登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诗歌》头版。 一年来,通过杂志社的推荐,先后有4名作家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4名作家成为湖北省签约作家,同时,在湖北省作协、湖北省文学院等部门举办的“青年作家高级研究班”、“全国青年作家改稿会”、“地铁诗会”等全国各地的交流笔会活动中为作家争取机会,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 3.启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网络宣传。年初,杂志社设立微信公共账号,目前已推送文章200余篇,分别涉及小说、诗歌、散文、访谈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该平台与读者互动,创新刊物的交流形式,起到了较好的市场推广作用,成功吸纳粉丝两千多名。 二、潜心创作,再度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继2012年由三峡文学杂志社组织创作的《巴土恋歌》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之后,2014年再度创作的《江河恋》又获得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打造这部精品冲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歌词数易其稿后由当代著名音乐人李杰作曲,著名歌唱家孙楠演唱,中央交响乐团录制。歌曲制作完成后被中央电视台选为280集系列节目《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主题歌,为湖北和宜昌争得了巨大荣誉,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宣部领导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热捧。 中央电视台9月16日《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均谈到了《江河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湖北日报》均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江河恋》评论。除央视四套每天三次面向全球播放MV外,一套和三套也相继展播了这首歌曲。《江河恋》成了2014年各省市电视台、电台和音乐网站的热播歌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宜昌文艺创作走向全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几年,杂志社打造出一批优秀音乐作品,16首在央视播出:《时光倒流》(汤非演唱)、《遇见你》(汤非演唱)、《擦肩而过》(汤非演唱)在央视三套《天天把歌唱》栏目播出;《昭君还乡》(陈娟演唱)、《三峡神女》(常思思演唱)在央视三套《回声嘹亮》栏目播出;《巴土恋歌》(曹芙嘉演唱)、《昭君还乡》(黄薇演唱)、《巴土风情》(王丹萍演唱)、《相约永恒》(韩磊演唱)、《巴楚天堂》(宋祖英演唱)、《爱上宜昌》(谭晶演唱)、《三峡恋歌》(万莉演演唱)、《清江清,长阳长》(丁晓红演唱)、《醉爱中国》(乌兰图雅演唱)、《清江画廊》(乌兰图雅演唱)在央视四套《中华情播出》栏目播出;《江河恋》(孙楠演唱)在央视四套《远方的家》播出。2014年10月,《巴楚天堂》又获中国文联“‘中国梦’全国原创歌曲大赛”优秀作品奖,又为宜昌争得荣誉。 三、积极谋划,大手笔策划各类文化活动。 1、组织策划“中国屈原诗歌奖”征稿评奖工作。为传承民族诗歌精神,弘扬汉语诗歌文化,中国诗歌最高奖??“中国屈原诗歌奖”落户宜昌。《三峡文学》杂志社协助中国诗歌学会全程组织该奖的征稿评奖工作。通过邀请专家经过初审、二审和终审,最终选出了“中国桂冠诗人”1名,“金奖”10名、“银奖”10名,“大美宜昌特别奖”3名,为宜昌组织了大批优秀稿源。在获得“中国屈原诗歌奖”的作品中,有三部作品获得同年度的鲁迅文学奖。 2、全程参与中国屈原诗歌奖暨端午诗会颁奖晚会。2014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是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唯一端午文化活动,在宜昌举办,根据文化部、湖北省政府及宜昌市委市政府要求,“中国屈原诗歌奖”评选颁奖为2014年端午文化节主体活动,并通过这一活动,传播端午文化,纪念诗祖屈原,彰显汉语诗歌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杂志社全程参与本次活动,邀请了包括李敬泽、郑愁予、李瑛、郑欣淼、熊召政、史可、徐涛等一百多位全国著名诗人及表演艺术家,杂志社协助文联全程参与策划、撰稿、组织和接待工作,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受到市领导一致好评,为宜昌争取到了“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3、全程参与长江钢琴音乐文化节开幕式。按照“宜昌特色、省内一流、全国影响”的要求和“节俭办节、文化惠民、促进发展”的原则,以繁荣文化艺术,推出文艺精品,展示地域特色,培育文艺人才为目标,精心筹划、精巧构思、精致打造、精彩展现,推出一台具有国际视野、大城气派、地域特色、时代风采的艺术盛宴。杂志社协助市文化局全程参与本次开幕式策划、串台词撰搞,为本次晚会增添了亮点,也为宜昌争取到了“中国钢琴之城”称号。 4、参与策划组织《中华情?爱上宜昌》电视综艺晚会,该晚会于2014年9月28日晚黄金时段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面向全球播出,引起巨大反响。 四、2015年工作安排。 1. 执行改革方案,增强软实力。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加强“选题策划”力度,在选题上开阔视野,富有特色和品位;在语言上加大可读性,加强文学的叙述,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刊物品质和对读者的影响力,打造《三峡文学》读本的独特品牌,办成一份受读者亲睐的期刊。同时,加大刊物的横向联系,扩展合作领域,建立新渠道,开发新的读者群,主动出击找市场,让刊物与市场紧密联系。加大刊物与相关高校的融合度,加大宜昌籍作家同全国的联系,让宜昌的文学创作力量通过刊物更有效地向全国展示。 2、立足教育平台,开辟师生阵地。为贯穿落实十八大的精神,展现宜昌教育的全新形象,反映宜昌教育改革的卓越成效,打造宜昌校园文学的品牌阵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培养出一批文学新人,三峡文学杂志社与宜昌市教育局将联合编辑出版《宜昌教育》,以繁荣校园文化为出发点,从大教育的视野入手,以人文的情怀树立宜昌教育的文化品质和崭新风貌。双方将共同组成编辑部,认真编好这本刊物,使之成为宜昌教育的权威品牌刊物,宜昌师生的文学标志阵地,宜昌教育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同时以此为契机,发现、挖掘文学人才,以“打造教育品牌,传承文学脉搏,培育复合人才”为宗旨,通过“明星小作家”、“作文新概念”等栏目,培养小学至大学各阶段的文学人才,为文学青年开辟渠道和路径,为宜昌文学人才储备奠定坚实基础。 3.寻求对外合作,优化生存环境。在现有发行数量的基础上,力争2015年上半月刊市内订阅发行再上一个台阶。通过进一步发挥媒体资源整合的优势,发挥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不断扩大杂志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使其成为宜昌市各行业文化发展的参考依据,为文化产业的交流研讨提供重要的平台,不断改善杂志的生存环境。 4.拓宽营销模式,实现网络同步。下一步,杂志社在不断提高刊物发行量的同时,将积极开辟网络营销平台,在完善现有的微信、微博平台的基础上,尝试电子刊物,并开通互动平台,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回首2014年,《三峡文学》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关注和厚爱,离不开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新的一年,杂志社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开拓进取,创新机制,继续承担起文学杂志责任和使命,为宜昌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