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和中等学历的工业、农业、财经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 哲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材料、机械、电子、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学科中、高等学历教育 相关科学研究 继续教育 工业、农业、财经专业技术培训与开发 相关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
|
住 所
|
宜昌市体育场路31号
|
法定代表人
|
游敏
|
开办资金
|
49806(万元)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举办单位
|
宜昌市人民政府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41480
|
54387
|
网上名称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公益
|
从业人数
|
1031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2015年3月办理开办资金的变更登记,开办资金由33,805.7万元变更为 49,806万元。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1、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彰显专业特色。学校启动了“对接宜昌千亿产业,实现专业建设改造升级”的专题调研活动。走访了152家行业内标志性企业或省内知名企业,提出了专业改造升级的具体措施。学校机电一体化、畜牧兽医专业分别被确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2014级高职新生中试行学年学分制,重构课程体系。探索中高职衔接,在5个专业中开展“3+2”分段制中高职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完成招生300余人。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双师”素质提升。对7支教学团队开展中期检查,督促完成建设目标;组织了“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和其他师资培训;新聘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教学岗位6名楚天技能名师;招聘引进新教师28人。 3、抓紧配套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校园总规修编上报、教师周转房基础工程、图书馆内部维修改造、驾校临时训练场建设、校园防雷设施检测与维修、东区1-8号公寓内部维修和屋顶防水等基建维修项目。投入800万元,新建和调整改造了部分专业实训室,购置补充实训设备。维修了网络部分主要设备,增加了网络出口带宽。校园“一卡通”运行监控系统、卡务管理系统和资金结算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图书馆新增纸质图书1.89万册,订购纸质期刊600种。 4、强化科研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组织各级各类项目申报12次,成功立项67项,获得校外研究或服务经费80.05万元。对41项科研项目进行了结题、评审或鉴定,9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成署名学校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341篇,其中EI收录检索6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27篇。主编参编教材35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个、软件著作权8个。学报编辑部全年共收稿126篇,出刊2期。《三峡职院报》出版11期发行44000份。 组织培训鉴定3100人;举办了内河船员培训、建设专业管理人员培训、心理咨询培训等各类培训班49期,培训学员2800多人;完成汽车驾驶员培训4460人,营运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2696人;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550人。 机电科研团队与红旗电缆厂共同完成的专利经实际应用后,当年即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与宜都市仝鑫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创汇300万美元。 附属医院全年接待门诊病人12.5万人次,住院病人1400人次,实现业务收入2570万元。为辖区内65岁老年人免费体检1023人次,完成了国防生体检462人、各类学生体检1.1万余人次、常规体检8000余人次。 5、强化实践技能,努力提升培养质量。组织开展了机电设备维修、会计技能、道路测量、网页设计等37个项目的“学生专业技能展示月”活动。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英语导游讲解赛项高校组团体一等奖;在全国高职(商科)院校会计职业能力竞赛中,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在湖北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7个赛项的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师生设计制作的“滑轨式二维吊扇”荣获二等奖;在湖北省第四届技能状元赛暨第六届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中, 摘取了团体和个人两个项目的银奖;在宜昌市中职技能大赛护理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湖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运动员获得10枚金牌、5枚银牌,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6、评先创优引领,推进思想教育工作。通过讲座、征文、图片展、纪录片放映、文艺汇演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评选出1268名优秀学生、10名“杰出青年”、10名自强之星、200名应届优秀毕业生。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张遥遥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在中央、省市等数十家媒体进行报道或转载后,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被誉为“荆楚孝女”,被省委宣传部、团省委评为2014年度“湖北十佳乡村好青年”。 7、执行政策不走样,确保学生资助得实惠。为629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89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缓交手续入学,缓交学费174.2万元;发放春季学期4439人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学金1088.9万元;为605名学生发放勤工助学资金18.98万元;162名高职学生获得学费减免9.8万元;为32名服义务兵役学生发放学费补偿27.6万元;为205人次库区移民学生发放助学金60.55万元;为5734人次中职学生发放资助资金560万元;为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1.7万元困难补助,为百余名贫困学生发放御冬寒衣。 8、精心组织,校园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100多场,“五月潮”校园文化艺术节、“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元旦晚会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先后组织开展篮球联赛、广播操比赛等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70余场。学生社团总数达到45个。 9、拓宽渠道,努力实现招生就业目标。在14种报刊杂志刊登20期招生广告,在150所中学发布了框架传媒广告,安排20多名老师参加了20多场省内外高校招生巡回咨询会。首次在第四批高职高专(一)招生316人;首次招收技能高考学生75人;加大单独招生工作力度,单独招生438人。高职录取到校4119人;成教专科招生468人,独立本科招生664人;中职招生录取到校694人。 2014届高职毕业生4049人,已就业3830人,就业率94.59%。中职毕业生1232人,升入我校成教大专403人,升入普通专科209人,就业612人,就业率达到了98.71%。 10、活动引领,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自2014年2月开始,在全校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9种形式完成了8项内容的学习,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访谈、专题调研、网上征集等方式征集意见建议1200余条,梳理问题清单四大类113条。分层级先后组织召开了党委、党总支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了校院两个层面的班子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全校共完成各方面问题整改80余项。 2015年主要工作目标 ??招生就业工作目标:高职招生确保录取到校4200人,力争达到4500人。中职招生确保录取到校1000人,力争达到1200人。自学考试专科招生1000人,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招生1000人,成人教育函授(业余)本专科招生300人。力争实现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 ??教学科研工作目标:实现新增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各1个;完成项目化课程验收12-14门,立项建设项目化课程20门,网络课程5-8门;新增楚天技能名师6名;积极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并力争实现一等奖的突破 ??办学条件改善目标:实现校本级全年总收入1.71亿元。 ??服务社会工作目标:对接服务宜昌六大千亿产业建设,输送优秀 高技能人才不少于1200人;转化科研成果3?5项;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不低于8000人次;高质量完成“三万”、社区帮扶等结对共建工作。实现志愿者社会服务不少于6000人次。 ??品牌创建工作目标:力争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评。力争将学校建成为年度市直“五星”级机关、市直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达标单位、市直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宜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宜昌市文明单位、宜昌市党建先进达标单位、2014年学校被宜昌市财政局评为预决算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学校被列为宜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在宜昌市老年体协组织的老年人运动会上,我校老年象棋队包揽个人赛前4名、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