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自古就有大面积种植蔬菜的传统,县志里有解放前每年冬天成千上万人挑萝卜沿河下汉口贩卖的记载。在云梦这个蔬菜种植大县中,隔蒲潭镇是种植规模最大的乡镇。
洪水冲毁了菜农夏季的希望,如何实现“夏灾秋补”,种什么,怎么种,能否跟上季节,卖到哪里去?
带着这些问题,9月13日,省编办抗灾救灾工作组邀请垄上频道记者采访了隔蒲潭镇四季长青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四田。
该合作社种植规模1000多亩,今年受灾损失上百万。在灾害损失面前,合作社没有怨天尤人,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谋出路。通过学习考察,合作社意识到之前的短板主要在于一直种植当季菜,品种也都是“大路货”,经济价值和效益不高。同时也认识到,要以灾后补种为转型契机,抢种植西兰花和有机花菜,实现合作社转型升级。
为了种好新品种,合作社采用新模式、新技术。一是穴盘育种,提高了幼苗成活率和移栽成活率,移栽过程不伤根,可缩短移栽适应期,加速移栽后返青;二是起高垄,改变原有的平地种植模式,垄高20公分以上,每垄两行,以利于生根、通风、保墒;三是雾化给水,从育种到成熟,整个生长过程均采用喷带管网以雾化水形式浇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
目前,合作社育苗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移栽,预计11月份可以陆续上市,直接对接武汉四季美等大型农贸市场,销路有保障。
在收益可预期的情况下,合作社号召受灾农户自愿加入,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提供种子、肥料、农药、技术,包回收,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农户在自家菜地按要求种植,在资金方面“零投入”,预计带动农户种植800—1000亩,切实帮助周边广大受灾农户实现“受灾不减收”。(省编办抗灾救灾工作组供稿)

记者采访隔蒲潭镇四季长青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四田

记者采访隔蒲潭镇副镇长孙进成